Nanoenergy and Biosystem Lab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李舟课题组
News 2024
9月10日,又是一年教师节,久未放晴的天并未阻挡大家的热情,NBL课题组全体成员放下手中工作,走出实验室,走向大自然,拥抱凉爽的秋意,在杨宋镇露营基地组织了一场热闹、难忘的户外烧烤活动。大家吃完午饭后陆续出发,在五公里之外的露营地集合起来。在团建小游戏开始之前,大家边吃边喝边玩,打扑克、下象棋、打麻将,呼吸草地和泥土的芬芳,从“哈哈大笑”中汲取力量,将雨期连绵数日的阴霾和工作中的疲惫一扫而空...
2024-09-17
文章简介:基于压电能量收集技术有望实现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的自供电模式。压电材料作为机电转换装置的核心部件,在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可降解的压电生物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医学领域备受关注。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团队/王中林院士团队合作,在MedMat期刊发表题为“Degradable piezoelectric biomate...
2024-09-17
 2024年7月21日至26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于海南三亚举行。本次竞赛由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三亚研究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等多家单位承办和支持。该赛事吸引了250所高校、3000余只队伍、近万名选手报名参加。预赛采取自由式评审,各参赛队伍自行决定展现方式,并在评委的要求下回答或说明作品的细节。决赛则以PPT演讲和实物作品展...
2024-08-10
热烈祝贺NBL-自供能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团队荣获第七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医疗器械领域TOP10      3月29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第七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医疗器械领域赛在中关村医疗器械园举办,10家硬科技企业脱颖而出,其中NBL-自供能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团队成功入围医疗器械领域TOP10榜单。      本场领域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
2024-04-29
软材料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柔性电子学的发展,以收集生理和环境信息。光纤作为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表现出比表面积大、适应性强、与其他功能单元具有良好的可定制性等独特优势,在晶体管、光纤电路、传感网络、能量收集或存储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离子导电水凝胶纤维因其透明、长宽比大、编织性好、机械柔韧性好等独特优势而成为重要的候选材料。一般来说,水凝胶基纤维的制造主要基于纺丝技术,包括湿/干/...
2024-09-17
电刺激能有效加速骨愈合。然而,电刺激装置的尺寸和重量较大,这减少了患者的获益和可塑性。构建一种灵活、轻便的可植入的骨再生微电子刺激器仍然是一个挑战。同济大学医学院郑龙坡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纳米能源所李舟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陈峰研究员/曹文涛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欧阳涵副教授团队合作研究使用自供电技术开发了一种无需电路和电池的电脉冲刺激器,这消除了重量,体积和必要的刚性包装的问题。全...
2024-09-17
祝贺NBL课题组刘卓,曲学铖,刘莹的自供能心腔内起搏器文章被 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 评为亮点文章,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2-024-00171-8
2024-02-28
祝贺单义珠、胥玲玲的文章被Materials Horizons Community Board评为亮点文章,https://blogs.rsc.org/mh/2024/01/16/towards-a-personalized-therapy-for-peripheral-nerve-injuries/?doing_wp_cron=1705410274.2691950798034667968750。
2024-01-16
News 2023
在2023年度演讲比赛中,董梦季、梁世园和李聪分别荣获了一、二、三等奖,为这场竞争激烈的比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次比赛于9月27日举行,20多位选手进行了激烈的角逐。他们分别就月球探索、避免拖延、器官移植、超导材料等话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在众多选手中,董梦季以她生动的演讲和深厚的素养,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她在演讲中神采飞扬,演讲内容深入人心,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梁世园和李聪分别就拖延...
2023-10-08
2023年8月11日至13日,NBL课题组共有两支队伍参加了2023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赛总决赛,分别获得研究生组二等奖、研究生组三等奖。本次大赛由中国工程院蒋庄德院士发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总决赛启动仪式后,决赛答辩正式拉开了帷幕。答辩环节分为本科生及专科生组和研究生组两部分,其中本科生及专科生组有四个小组,研究生组有四个小组;每小组有7...
2023-09-06
祝贺罗瑞增、单义珠、刘明皓获得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enery and Nanosystems “Best Poster Award”                                      罗瑞增 Best Poster Award                                      单义珠 ...
2023-07-04
1、研究背景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500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其中相当一部分发展为慢性创面或过度增生性瘢痕,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是控制急/慢性创面感染的核心技术;但遗憾的是,临床证据显示,NPWT并不能直接促进创面再上皮化的核心步骤-表皮迁移;深刻理解NPWT带来的病理生理变化,研发新的策略,对于急/慢性创面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2、文章概...
2023-07-03
祝贺李喆、罗瑞增、晁盛宇获得第五届中国生命电子学术年会优秀海报奖                                               李喆    优秀海报奖                                             罗瑞增   优秀海报奖                                             晁盛宇   ...
2023-07-04
祝贺郑强、谈溥川、罗瑞增、席源、晁盛宇、白源获得2023年生物医学工程大会青年优秀论文竞赛奖。郑强(青年学者)    二等奖谈溥川(青年学者) 二等奖罗瑞增(研究生)一等奖晁盛宇(研究生)二等奖白源(研究生)二等奖席源(研究生)三等奖
2023-06-09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优秀药物,然而传统的EGF给药方式面临许多药效学挑战。通过将滑动式摩擦纳米发电机与两段式微针释药贴片结合,在多个层面实现了对EGF药效学的改善。证明了基于自供电装置的“电辅助剂”在改善药物药效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传统药物创造了全新的联合治疗策略。
2023-03-13
News 2022
不知不觉,2022届毕业生们已陪伴纳米能源所度过了数个春秋。在这里,他们学习了前沿知识,掌握了科研技巧,仪器设备越用越熟练,课题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几年过去,已能独当一面,成为了优秀的科研人员。回首过去,NBL课题组见证了毕业生们的进步与成长,同时他们也为这个大家庭带来了许多的美好与荣誉。其中,有留在课题组以博士后身份继续从事科研事业的谈溥川,获得了“国科大特别研究助理”项目资助,研究生期间以...
2022-09-25
细胞在迁移侵袭、收缩舒张的过程中通过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产生牵引力。虽然细胞牵引力极其微小,却有着不可或缺的生物学影响。细胞牵引力与生化信号、电信号一起协同有序地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能够在细胞增殖分化、伤口愈合、血管生成、肿瘤发生转移及胚胎发育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量化细胞牵引力的大小对于更好地理解上述生物学过程至关重要,可进一步促进疾病诊断和药物筛选等技术的发展。
2022-09-25
原文链接Artificial finger able to identify surface material with 90% accuracyby Bob Yirka , Tech Xplore(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aterial identification process of the triboelectric tactile percepti...
2022-08-18
原文链接触觉作为人类直接接触外部环境的重要感觉功能,源于皮下触觉小体对环境中不同刺激的反应和大脑对信号的识别。因此,触觉不仅反映了对外界物理刺激(如温度、湿度和压力)的触觉反应,还包括一系列基于大脑对信息提取和分析的心理参数,如物体的纹理、粗糙感等。随着功能材料和微纳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高柔性、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的触觉传感器得到了发展。然而,由于心理感觉参数难以量化,要使机器人具备通过触...
2022-08-15
心房颤动是一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房颤发生机制是房颤与自主神经系统重构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恶化。而低水平迷走神经刺激可以抑制自主神经系统重构,阻止恶性循环,因此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现有的神经刺激器并不能按需进行低水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而且在刺激器件的安全性、小型化和持久性方面仍有较多缺陷。
2022-05-28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大气污染的加剧,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通过呼吸传感器对人体的呼吸状态进行检测,可以获取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重要的生理信息,直接或间接反映人体的生理健康状况,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囊性纤维化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关键信息。
2022-05-28
触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对外界物理刺激进行响应的设备。传统的触觉传感器功能单一,适形性较差,多次弯曲或拉伸后其传感性能会有所下降,使信号测量的准确性降低。此外,传统的触觉传感系统通常依赖于复杂的测试元器件,同时也需要对传感器进行供电,这限制了其伴随人体或智能设备持续工作的可能性,不利于对外界信息的长期监测。因此,研发多功能、低功耗(近零功耗)的柔性触觉传感器是十分有意义的。
2022-05-28
成果简介     仿生传感器系统具有超灵敏、低功耗、自适应等显着特点,引领着新一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在仿生传感器系统的帮助下,人类的感知可以被量化,机器可以被赋予特定的感知。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仿生传感器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食品安全、军事和机器人等各个领域。近日,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与中国科学院李舟研究员在EcoMat发表题为“Bioinspired sensor system fo...
2022-04-28
链接:关于公示首届中国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 通知公告 - 中国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大赛 (zju.edu.cn)首届中国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大赛决赛于2022年4月1日-2日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以线上方式举办。大赛前期共收到来自全国50所高校169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4个项目获得一等奖,14个项目获得二等奖,20个项目获得三等奖。大赛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指导,浙江大学生物医学...
2022-04-28
Materials 期刊编委、中科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于2022年3月受邀并接受了期刊的专访。期间,李舟研究员带领期刊编辑参观了他平时指导学生的实验室与研究所中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创业园地。本次专访,期刊编辑对纳米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与未来发展有了更好的理解,对学术科研精神的解读有了更深的体会,受益良多。人物简介李舟 研究员中科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生...
2022-04-18
虚拟现实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该技术可以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人机交互技术是实现虚拟现实的必要技术。现有的人机交互技术往往依赖于摄像头、数据手套、游戏手柄或其他设备。这些设备要么体积庞大,不方便携带,要么制作成本高,难以普及。因此,开发一种穿戴方便的、低成本的高精度人机交互设备,将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这项研究中,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
2022-04-13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耦合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激发热释光电子效应和压电光电子效应显著增强基于ZnO-CuO核壳结构PN结纳米线紫外传感器。
2022-03-04
首届MINE学术活动月圆满结束,经过初评、线上报告、即时问答、评委打分等环节,共有32位博士研究生和青年学者脱颖而出,祝贺NBL课题组邹洋,曲学铖获得“首届MINE博士生论坛”报告三等奖。
2022-03-02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通过利用Li+的高水合能调节水凝胶材料在低温下的高分子链扩散能力和动态相互作用,制备了一种在超低温环境(-80℃)下具有稳定自愈合性能的多功能离子水凝胶(SSIH)。通过系统优化,该离子水凝胶可实现在受损后10分钟内的快速自愈合、愈合后的材料可承受超过7000%以上的大变形,11.76 S/cm的稳定电导率和长达到13个月的综合性能稳定性。
2022-03-02
1、研究背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高速发展,大力推动了物联网技术(IoT)向万物互联的目标迈进。作为物联网构建的基本单元,多功能、分布式、小型化的传感器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人机界面(HMI)通过增加传感单元来扩展功能,虽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求却增加了耗电量和维护费用。现阶段,以摩擦纳米发电机为代表的的自驱动传感器的研发,为减少多余能耗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然而,大多数的研究仍聚焦在利用...
2022-01-31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提出采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提高UV光照瞬间的光热能力,LSPR效应能够在100 ps内实现光热转换过程,且温度的变化高达几百 K。通过耦合LSPR和热释光电子效应,显著提高了基于ZnO的光电探测器对低功率密度紫外光的检测性能。
2022-01-21
News 2021
2021年11月15日下午,伴随着最后一声哨响,中科院纳米能源所篮球比赛圆满落幕。历时一周,六支队伍经过十场激烈的角逐,最终李舟组以40:28击败联合组获得本届比赛**。   
2021-11-15
近日,国内全球学者库网站(http://www.globalauthorid.com/)公布了针对全球学者的排名,中国科学院李舟研究员位于28247名。该排名依照学者科研产出、Google Scholar Metrics 期刊评分、H指数、成果被引、成果中作者排序位置等参数综合考虑的结果。
2021-11-08
近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提出一种实用的方法,将ZnO的热释电效应与Au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耦合,提高基于ZnO的光电探测器的性能。
2021-10-31
这篇综述介绍了多肽自组装的机制以及多肽自组装的驱动力,并概述了多肽纳米材料的合成和性质,以及功能性多肽纳米材料的应用。最后,作者对多肽纳米材料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展望。
2021-09-29
当前,大多数可拉伸单电极TENG是由柔性导电材料组成的,其中包括导电复合材料,离子液体,水凝胶,以及导电纤维。对于可拉伸TENG来说,较厚的器件将限制其舒适性和兼容性。基于导电复合材料的可拉伸电极,因为兼具良好导电性,柔软可拉伸性,以及低成本可大规模制备等优点,在生物力学监测和自供电电子技术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2021-09-17
在受损组织中设计治疗性血管生成对于慢性伤口愈合至关重要。由于伤口复杂的炎症环境需要时空控制,目前可用的材料在血管生成工程中的使用存在局限性。科研人员最近提出了一种使用包含活乳球菌的递送系统的新方法,合成了肝素-泊洛沙姆 (HP) 水凝胶,用于装载乳酸乳球菌,旨在对伤口微环境进行生物工程并以高度动态的时间方式增强血管生成。
2021-09-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樊瑜波教授、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研制了一种基于摩擦电效应的植入式可吸收自驱动传感器(BTS)
2021-08-12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各种智能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一直致力于提高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灵活性、轻量化、小型化和多功能性。维修高集成度的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十分困难,成本高昂。自修复电子器件是人工自修复系统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它是自修复材料和电子设备的结合,在电子设备损伤后恢复电学性能和功能,提高电子设备的耐久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021-07-27
近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新东教授团队,基于压电纳米发电机(PENG)和电响应导电高分子微针贴片(MNP)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压电纳米发电机(PENG)和电响应导电高分子微针贴片(MNP)的一体化自驱动可控经皮药物传递系统(sc-TDDS)系统,并将其用于治疗银屑病。
2021-07-01
   为推动NBL课题组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发展,提高学术研究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并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营造实验室浓郁的学术氛围,同时为同学提供一个充分展现风采的平台,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2021年5月20日,课题组举行一年一度的学术演讲比赛。    比赛中,选手们用自信、富有激情和真挚的语言展示了个人对科研和学术领域的理解,经过评委们公平、公正地评分,最终蒋东...
2021-06-10
肌肉功能评估结果是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运动功能和指导康复训练的重要指标。为了克服传统金属电极的刚性和脆弱性,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和中南大学李宇晟副教授合成了一种具有高变形性和快速自愈合能力的离子水凝胶。
2021-06-10
近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广西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同研制出可实现心肌细胞的实时动态力成像的压电光电子学纳米“天线”阵列(Piezo-phototronic Light Nano-Antenna, PLNA),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2021年5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2021-06-09
祝贺NBL课题组郑强、刘卓文章“Dynamic real-time imaging of living cell traction force by piezo-phototronic light nano-antenna array”被Science Advances期刊官网主页Highlight
2021-05-29
祝贺孙金燕,赵超超文章 "Recent progress of nanogenerators acting as biomedical sensorsin vivo"入选 2020年度高影响力论文
2021-03-26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总结了基于可降解材料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相关进展。可降解摩擦发电材料从获取来源可分为:基于动物来源的可降解材料、基于植物来源的可降解材料以及人工合成可降解材料三种。
2021-01-08
News 2020
秋天总是短暂而迷人的,趁着满山的红叶和黄叶未落,趁着秋收的果实还挂在枝头,NBL组师生在11月1日到达神堂峪栈道,赶在**缕冬风之前进行了秋游活动。
2020-11-10
美国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网Nanowerk报道课题组关于"可擦写盲文显示系统"的最新工作,报道题目为"Concept design for a user-powered, refreshable Braille e-book reader for the blind"
2020-11-07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与陈翔宇课题组,以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为高压源,研制了一种基于介质弹性体的盲文显示系统,该系统具有简单轻巧、制作成本低,安全可靠等特点。可构建盲文显示阵列,展示了作为可擦写盲文显示系统的潜力,为设计便携式盲文电子书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该工作被多个公众号及新闻网报道。
2020-10-29
祝贺NBL课题组新进3篇ESI高被引和ESI热点文章,目前课题组高被引论文总数14篇,0.1%的热点论文 1篇
2020-09-24
北京林业大学马明国教授团队、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所李舟研究员课题组与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陈峰研究员合作,基于MXene具有高导电性和高电负性的特性,以纳米纤维素/MXene分散液为液体电极,设计了一种具有高输出性能的可拉伸单电极...
2020-09-20
可植入柔性神经微电极(IFNEs)因其高生物相容性,低弹性模量,出色密封性和稳定性等优势,有助于体内长期稳定性监测,是治疗癫痫,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IFNEs的功能化电极材料、创新型结构和具体应用进行综述,并分析总结了IFNEs在未来发展中需关注的问题和未来IFNEs的创新发展方向。
2020-09-04
INEs与生物软组织之间的机械失配是长期植入的关键挑战,因此开发可植入柔性神经电极(IFNEs)一直是研究热点,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李舟研究团队近日综述了IFNEs的研究进展。
2020-08-21
近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通过采用摩擦电极化技术对氧化锌银浆接触处的肖特基势垒进行调节,实现了高灵敏度的紫外光探测。
2020-07-29
针对长期光动力治疗能源供给的问题,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李舟研究员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教授团队合作发开了一种具有两种不同照射模式,可由患者自主管理的自供电光动力治疗(ts-PDT)系统。
2020-06-28
开发高性能肖特基传感器一直是研究热点,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李舟研究员团队一直从事肖特基传感器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Today等期刊。近日,该团队综述了肖特基接触纳米线传感器研究进展。
2020-06-25
近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李舟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教授团队通过采用摩擦电极化技术对氧化锌银浆接触处的肖特基势垒进行调节,实现了高灵敏度的紫外光探测。
2020-06-22
开发高性能肖特基传感器一直是研究热点,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李舟研究员团队一直从事肖特基传感器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Today等期刊。近日,该团队综述了肖特基接触纳米线传感器研究进展。
2020-06-15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课题组和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陈占明副教授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科学准确的分析了五种植入式能量收集器件(包括植入式的纳米发电机、生物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内耳蜗电势器件和机械腕表类器件)以及植入式自驱动电子医疗设备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2020-06-11
关于收集人体活动和生理环境能量的研究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植入式能量收集器件可以在体内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并且以此维持设备的运行,实现IME的自驱动化。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植入式自驱动电子医疗设备的原型机,例如共生型心脏起搏器、自供电生理传感器等。
2020-06-11
近日,国家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和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示了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人员名单,NBL课题组2020届毕业生赵璐明博士入选,成为继2019年欧阳涵博士之后的第二位博新计划入选者。
2020-06-11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逐渐成为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慢性心血管疾病由于病发时间较短,病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健康状态,常规心电检测很难捕获心血管突发性的异常,因此很难做到入院监护。随着物联网技术与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发展基于远程医疗的家...
2020-06-09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王江雪副教授团队通过将摩擦电技术与生物燃料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种能同时收集生物机械能与生物化学能的复合能源收集器,该复合能源收集器包含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与葡萄糖燃料电池(GFC)两个能量收集单元。
2020-03-31
近日,李舟等研究人员在《Research》上的综述“Nanogenerator-Based Self-Powered Sensors for Wearable and Implantable Electronics”一文对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传感器及其在可穿戴和植入式电子器件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
2020-03-31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的科研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教授团队合作,在InfoMat报道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和电磁发电机(EMG),通过机械能存储技术制备的可穿戴转盘式复合发电机(WRG)。
2020-03-31
近些年来,随着先进功能材料与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发电机(NG)作为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已经被广泛用作自驱动可穿戴及植入式电子器件。该综述总结了基于NG的自驱动传感器在健康监测、生物传感、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并对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2020-03-1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李子刚课题组、王新炜课题组以及中科院纳米能源所李舟课题组合作,基于“手性侧环多肽”体系,实现了“广谱”的侧环驱动多肽自组装,该体系通过环大小、序列、手性中心三种因素协同调控,提供了一种可编程的环肽自组装的全新模式。
2020-03-11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可穿戴非接触旋转发电机(WRG)用于自驱动电子器件。该装置可以将人类非连续运动的重力势能转换为转子连续旋转的动能。单次外力的瞬时激励可以产生2s的连续电输出。WRG可以集成到商用鞋中,并为电子器件提供稳定而高效的电能。该工作在自驱动可穿戴/便携式电子设备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0-03-11
2020李舟课题组招生简章(纳米能源所)PDF版,下载后,招生简章中的链接可从PDF中直接打开更新内容(更新时间2020.05.11):硕士调剂复试将在一志愿复试完成后进行,课题组招收1-2名硕士调剂生,复试相关基础要求和流程与本规程一志愿...
2020-03-01
2020李舟课题组招生简章(广西大学)PDF版,下载后,招生简章中的链接可从PDF中直接打开更新内容(更新时间2020.05.11):广西大学研究生调剂系统开放时间:5月20日0点,系统关闭时间:5月21日早8点。填写系统时,请大家尽量报考...
2020-03-01
研究开发了一款复合纳米发电机,该装置集转化生物燃料化学能与生物机械能能力于一体,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高能量收集效率,为未来生物体内多种能量的同时收集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2020-02-14
跨越近25年的时间,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科学准确的分析了五种植入式能量收集器件(IEHs)以及植入式自驱动电子医疗器件(SIMEs)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并讨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 该工作可能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且直观的发展思路。
2020-02-11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对凝胶的性能进行“化繁为简”优化的方法,并得到了一种基于PVA-PEI的弹性水凝胶。该凝胶满足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的严格要求,未来,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020-02-11
文章提出了一种用于大挠度生物力学传感和能量收集的嵌套拱形摩擦电动纳米发电机,可以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进行组装,极大地提高了其扩展性并优化了输出性能。这种可嵌套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可用于将来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和机器人触觉感知。​
2020-02-10
研究团队结合硅胶柔性可拉伸特性和PVDF高分子材料压电效应,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特殊波浪形结构的一体化柔性可穿戴新型传感器。该传感器在拉伸状态下,主要表现出压电模式;在垂直接触状态下,主要表现出摩擦电模式。两种模式一体化能够兼顾执行肢体运动监护和信息交互。
2020-02-10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团队受邀在Wiley新期刊InfoMat上发表综述文章。文章总结了自驱动医疗信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能量来源、结构设计、电学性能以及应用场景,并讨论了当前自驱动医疗信息传感器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2020-02-01
近日,Materials Views以"化繁为简-基于PVA-PEI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弹性体用于人体细微运动的可拉伸传感"为题报道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工程化水凝胶制备和传感应用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
2020-01-19
News 2019
王中林院士和李舟研究员团队与电子科技大学张岩教授合作,通过使用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产生的高压电脉冲调节肖特基势垒高度,实现了单个器件在肖特基接触状态与欧姆状态之间的可逆转变(SOR生物传感器)。
2019-12-05
北京印刷学院刘儒平与军事医学研究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力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共同合作,在微生物单细胞高通量筛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19-11-2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北京印刷学院刘儒平与军事医学研究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力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共同合作,在微生物单细胞高通量筛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19-11-19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6批面上资助对拟资助人员名单予以公示,NBL课题组欧阳涵博士获得本次资助。
2019-11-13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稻穗金黄,大地一片丰收的景象。10月22日上午,NBL课题组师生来到银山塔林景区进行登山秋游活动。
2019-10-24
2019年10月15日下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王双全一行在李舟研究员的引领下现场参观研究所的主要展品,并进行交流座谈。
2019-10-23
近日,Wiley出版社的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29卷,41期推出特刊,专题介绍纳米能源研究所的研究成果。
2019-10-17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10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勋教授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406会议室进行精彩的报告,报告题目为《脑肌电信号关联分析》。
2019-10-16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9月26日上午,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谢曦教授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
2019-09-29
9月21日上午,2019年“国科大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顺利举办,这标志着为期半年的“国科大杯”创新创业大赛圆满结束。NBL课题组两个项目荣获分项决赛二等奖
2019-09-24
根据《关于印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北航研字〔2017〕11号),经学院评定、公示,谈溥川同学获得2019年录取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
2019-08-28
近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完成了一种基于三合一复合式发电机的自充电通用式供能模块的研制工作。利用这种自充电通用式供能模块可以实现为多种设备或系统供能的目的。
2019-08-20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8月17日上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Zhi Ping (Gordon) Xu 教授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杜学敏副研究员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406教室进行学术报告
2019-08-17
2019年8月16日下午2:30,NBL课题组在201教室进行以“老师开讲啦”为主题的组会,组内孟建平博士,封红青副研究员,郑强助理研究员,石波璟博士,欧阳涵博士和赵超超博士为新到组新生做了精彩的报告
2019-08-16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8月16日上午,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董大明研究员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406教室进行题为《水体污染的激光光谱探测方法—从传感器到智能仿生机器鱼》的报告。
2019-08-16
这个名为SURGE的项目体现对自然的敬畏,对古典美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技术革新的认同。设计方案的目标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协同人与自然、文化成为一个整体。
2019-08-12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报导了NBL课题组最新研究进展。这是今年第三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及其主管杂志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报导NBL课题组的研究进展
2019-07-16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7月9日上午,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王文思副院长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406教室进行题为《低功耗医用神经刺激器研究与能量采集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的报告。
2019-07-09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李舟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樊瑜波教授研究团队联合研制了一种仿电鳗的可拉伸发电机(BSNG, bionic stretchable nanogenerator)
2019-06-20
《科技纵览》(月刊)是经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授权的IEEE Spectrum中文版杂志。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
2019-06-12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主任对“共生型心脏起搏器”进行评论。评论内容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
2019-06-06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6月6日上午,北京化工大学吕永琴教授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406教室进行题为《人工抗体的理性设计、构筑及应用》的报告。
2019-06-06
2019年5月24日,第二届全国生物传感、生物芯片与纳米生物技术高端论坛(BBN China 2019)在济南成功召开,NBL课题组师生积极参会并荣获BBN大会优秀青年报告奖、优秀墙报奖。
2019-05-24
近日国家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和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示了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人员名单,课题组应届博士毕业生欧阳涵同学入选。
2019-05-06
课题组近期研究成果(Symbiotic cardiacpacemaker.Nat. Commun.10, 1821 (2019))入选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亮点报道
2019-05-05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李舟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和海军军医大学的研究者联合研制了共生型心脏起搏器
2019-05-01
应李舟研究员邀请,2019年4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郑玉峰教授到我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201教室进行题为《可降解金属研究进展》的报告。
2019-04-23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后评选及支持办法》文件精神,经学校专家组评审,NBL课题组石波璟博士荣获2018年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后。
2019-03-29
报告题目:心脏起搏领域最新进展
报告人:华伟教授
时间:2019年3月28(周四)下午2:00
地点: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406会议室
2019-03-26
基于TENG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自驱动电刺激器件,并采用前成骨细胞MC3T3-E1进行体外电刺激实验,通过体外实验证明所构建的自驱动电刺激器件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2019-03-15
本文综述了可穿戴与植入式摩擦纳米发电机作为生物机械能收集器件与主动式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2019-03-05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招收硕士调剂生1人,限医学、生物、生物医学工程背景,分数参考2018年调剂分数。
2019-03-05
广西大学-纳米能源研究中心李舟研究员课题组现招收2019年秋季入学申请审核制博士,并接收硕士生源调剂,要求具有医学、生物、生物医学工程、化学、材料、物理、电子、机械等相关专业背景。
2019-03-05
近日,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对磁铁结构的植入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研制,并将其用于控制载药红细胞在肿瘤部位的特异性释放,以实现高效的在体肿瘤治疗。
2019-02-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与王中林院士研究团队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教授研究团队在生物可降解电子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19-01-27
2019年1月16日,北京市科委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推出二十集系列报道——《创新成果》对自驱动心脏起搏器进行了报道。相关新闻发表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公众号上。
2019-01-22
News 2018
近日,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李琳琳研究员与王中林院士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了可降解纳米发电机的可控降解行为,并将其用于组织修复、伤口愈合。
2018-12-13
12月7至8日,2018年首都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会(昌平站)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隆重举行,NBL课题组成员曲学铖,蒋东杰向大众讲解以“用心发电”的为主题的前沿科技。
2018-12-11
本课题组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基本原理,研制出首个能够通过微创手术进入心腔监测心内压的自驱动心内压传感器(SEPS),实现了对心室压与心房压的实时监测,并且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和室颤都能通过SEPS信号被监测
2018-11-25
2018年10月9日至11日,NBL课题组师生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摩遥感三十二号卫星发射过程、参观基地发展建设情况、学习“两弹一星”精神。
2018-10-10
本课题组制备了一种可控降解的摩擦起电纳米发电机。通过近红外光的照射,该器件可实现体内外的受控降解。我们进一步将该器件与伤口愈合模型结合,通过施加电信号可加速细胞迁移和增殖,进而加速伤口愈合。
2018-10-23
我们采用简单浸渍涂覆的方法制备了基于活性炭负载石墨纤维的全固态柔性线型超级电容器(PWSCs)。该PWSCs表现出较高的的能量密度(6.60 W h/kg)、功率密度(253 mW/kg)。
2018-09-13
本研究利用生物多肽FKK修饰二维材料黑磷,在提高黑磷稳定性的同时,不影响黑磷的生物相容性。三肽FKK能很好的修饰到黑磷纳米片表面,提高黑磷稳定性,使黑磷纳米片的光热性能和荧光性能在生理环境中稳定发挥。
2018-07-13
我们利用硅纳米线阵列开展单细胞生物力学研究,发现细胞牵引力和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表面的黏着斑生长有密切关系,通过在硅纳米线阵列上添加黏连蛋白,使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作用时间提前。
2018-05-04
依照国科大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要求,经过纳米能源所奖学金评审答辩,NBL课题组欧阳涵同学荣获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8-10-28
2018年9月14日至15日,以“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为主题的“2018年大兴区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念坛公园隆重举行。现场由欧阳涵,曲学铖向大众讲解。
2018-09-14
2018年9月5日上午,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梁耀斌区长,佛山市科技局薛立伟书记等领导来我所进行访问。
2018-09-07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等单位承办的201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天津青年论坛于2018年8月3日在天津科技工作者之家开幕。
2018-08-04
2018年07月11日,应我所李舟老师的邀请,武汉大学袁荃教授及国家纳米中心李乐乐研究员来我所406会议室作学术报告
2018-07-15
时光匆匆,岁月不予,2018年7月的毕业季如期来临。NBL课题组田静静博士和王华英硕士带着丰硕的果实顺利毕业!
2018-07-12
近日在中科院王中林院士,李舟研究员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樊瑜波的指导下,博士江文、李虎和刘卓等利用5种自然来源的可降解材料开发出不同类型的纯天然生物全可吸收摩擦纳米发电机,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
2018-07-07
近日,在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李舟研究员及北航樊瑜波教授的指导下,江文博士,博士生李虎和刘卓等利用五种自然来源的可降解材料开发出不同类型的纯天然生物全可吸收摩擦纳米发电机。
2018-06-29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李子刚课题组、王新炜课题组合作,在α-螺旋多肽自组装新模式及其在储能方面的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科研进展。
2018-05-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杂志《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2017年第四刊,收录关注了实验室关于“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自驱动脉搏传感器”的相关工作进展。
2018-03-05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课题组招收硕士调剂生人,招生科目为:医学、生物、生物医学工程、物理、化学、材料、...
2018-03-02
News 2017
2017年12月23日,应我所李舟研究员的邀请,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千人计划专家王慰教授来所做报告
2017-12-24
2017年12月1日,应我所李舟老师的邀请,国家纳米中心副研究员李素萍老师来我所作了题为“选择性诱导肿瘤血管栓塞的...
2017-12-04
2017年11月22日下午,应我所李舟研究员的邀请,巴黎狄德罗大学Hyacinthe Randriamahazaka教授来我所201会议室做学术报告,报告题为From Interface Engine
2017-11-22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据统计每年有近两千万人死于该病,幸运的是90%的心...
2017-09-09
CCTV: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erve the people
2017-06-25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党委举办了“信念引领科研党建促进创新”主题演讲比赛。石波璟在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2017-06-09
News 2016
文章附图

Implant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won the gold medal of CAI

文章附图

CCTV:Innovative technology to light the future life——Wearable Pulse Sensor

文章附图

"The inside story on wearable electronics" Nature December 01, 2015

文章附图

In Vivo Self-Powered Wireless Cardiac Monitoring via Implant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文章附图

Biodegrad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as a life-time designed implantable power source

News 2015
文章附图

Implantable Self-Powered  Long-Term  Nanoenergy Package” Project published

文章附图

CCTV:Innovations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nano scientist’s unique skill ‍

Yard 8, Yangyandong 1st Road, Yanqi Development Zone, Yanqi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Nanoenergy and Biosystem lab@binn.cas
+86-010-8285 4762
Copyright © Zhou Li,  Xuecheng Qu, Han Ouyang, Jiangtao Xue, Engui Wang